“三秦”:地名。故地在今陕西一带。
昔日项羽破秦入关,三分秦关中之地:以秦降将章邯为雍王,领咸阳以西之地;司马欣为塞王,领咸阳以东至黄河之地;董翳为翟王,领上郡之地(今陕西北部),合称三秦。
后来,泛称关、陕一带为三秦。唐.王勃《王子安集》三.《杜少府之任蜀州》诗有:“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句。
另外,晋时十六国之前秦、后秦、西秦,也称三秦。
“三晋”:春秋末,晋国为韩、赵、魏三家卿大夫所分,各立为国,史称三晋。
《战国策》.《赵》一.有:“三晋合而秦弱,三晋离而秦强。”说。
三晋地区,包括今山西、河南及河北西南部分。
“三相”:湖南的湘潭、湘乡、湘阴(或湘原),合称三相。
另,指流经湖南境内的三条水:即江、湘、沅。
又,指湘江的三支流。据《湖南通志》十三.《长沙府》载:“湘犹相也,言有所合。至永州与潇水合曰潇湘,至衡阳与烝水合曰烝湘,至沅江与沅水合曰沅湘。”
还有,潇湘、资湘、沅湘为三湘。古代诗文中的“三湘”,多泛指今洞庭湖南北,湘江流域一带。唐.《宋之问集》上.《晚泊湘江》诗曰:“五岭価惶客,三湘憔悴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