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来谈谈我的看法。
01 两个阶段的分割点就在鲁僖公十六年
十六年春,陨石于宋五,陨星也。六鷁退飞过宋都,风也。周内史叔兴聘于宋,宋襄公问焉,曰;“是何祥也?吉凶焉在?”对曰:“今兹鲁多大丧,明年齐有乱,君将得诸侯而不终。”
公元前644年,天上掉下5颗陨石,6只飞鸟倒退飞过宋国。周朝内使叔兴正好到宋国友好访问。宋襄公就问道:“太史,老天有什么预兆吗?”內史叔兴虽然内心比较拒绝,但是还是回道:“明年齐国将有动乱,国君您将要得到诸侯拥护,却不能保持到最后。”
宋襄公认为天命不可违,于是,他的人生从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03 后传:“仁义”阶段
我将仁义二字打上引号,其实就是假仁假义的意思。
宋襄公发现內史的预言正在成真,内心开始膨胀。要想成为盟主,就得得到周边诸侯的拥护,于是他立马通知邻国曹国、邾国、鄫国前来开会结盟。鄫国国君迟到了,宋襄公恼羞成怒,便让邾国人杀了他祭祀,好在目夷劝谏及时,一场悲剧终未酿成,然而邾国人仍旧打伤了鄫国国君的鼻子,用其鼻血来祭祀。
曹国人看见了非常不服气,宋军立马包围了曹国。目夷再次劝谏宋襄公,曹君没有昏乱,宋国攻打曹国没有理由,咱不能使用武力胁迫小国低头啊。
就在此时,齐国那里传来消息,鲁僖公、陈国人、蔡国人、楚国人、郑国人在齐国结盟了。
宋襄公当时肯定是崩溃的,齐盟主在世时,我一直是老二。他过世了,你们这几个国家不来尊我为盟主,居然和中原的仇人——南蛮子楚国勾结上了。怎么办?宋襄公思虑再三,决定还是从源头上解决问题。
于是楚国应邀来到了宋国,宋襄公婉转地表达了自己的一番心意,没想到楚国一口应允:“你定个时间,我让他们都听你的话。”宋襄公太意外了,但是他认为这是天意,于是就有了盂地会盟。
宋襄公盛装出席,然后便望向楚成王,楚成王使了一个眼神,几位壮士就走上前来,在众目睽睽之下,把宋襄公五花大绑,然后囚禁了。后来在其他国君的求情下,他才被释放回国。
宋襄公脸面尽失,天天想着法子要扳回点面子。然后看见郑国日日向楚国点头哈腰,他便气不打一处来,带着几个良知尚未泯灭的卫文公、许僖公、滕子将郑国团团围住。郑国连忙向楚国求救。楚成王便向宋襄公发出狠话:“再不退兵,楚国大军马上压境!”宋襄公不顾大司马的劝说,回道:“等你!”
楚成王本想不战而屈人之兵,没想到宋襄公还是个硬茬,于是就挥师北下,来到了泓水之畔。
大司马看见楚军在渡河,赶紧提出建议:“半济而击之,可能还有机会。”宋襄公义正辞严:“不行,不仁义!”
楚军过了河,还未列阵,大司马说:“趁其乱,赶紧进攻,还有一丝希望。”宋襄公挥挥手:“不行,不仁义!”
楚军准备完毕,大司马一脸绝望。宋襄公大声说道:“各位将士们,不杀伤兵,不抓老人,千万小心,看清楚再动手!”
将士们一脸绝望地冲了上去,其实是送死,战场上血肉横飞,谁的身上没点血迹?宋军还没看清楚对手,就血溅当场。宋襄公自己也被对面的流箭所伤,躺在床上,还不知悔过,一个劲地解释:“宋军是仁义之师,怎么能和楚蛮子学样?”目夷冷冷地答道:“宋军的命就不是命了?为了成就你的仁义之名,他们到哪里去伸冤?”宋襄公终究还是死于箭伤,果如太史预言。
结语:
一个预言让宋襄公从真仁义走向假仁义,不但断送了千万条宋军的性命,还搭上了自己的老命,为后人耻笑至今。
参考资料:《左传》
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通知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