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字是指两个相同的字重叠组成的词语,又称为复字、重言,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修辞方式。两字相叠被称为单叠,四字相叠被称为双叠。在古典诗词曲中,叠字的运用相当普遍。
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共305篇,竟有204篇见用叠字。《诗经》在运用叠字方面显示了精深的语言表现力和惊人的创造性,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
萧萧马鸣,悠悠旆旌。(《小雅"车攻》)
风雨凄凄,鸡鸣喈喈;
风雨萧萧,鸡鸣胶胶。(《郑风"风雨》)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小雅"采薇》)
都是受到历代评论家称许的叠字佳句。清代语言学家王筠把《诗经》中的叠字汇集分类,编成《毛诗重言》一书。可见后世对“诗三百”叠字修辞之妙是何等击节赞赏。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中对于《诗经》的叠字给予高度评价:“灼灼状桃李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杲杲为日出之容,漉漉拟雨雪之状,喈喈逐黄鸟之声,喓喓学草虫之韵;……并以少总多,情貌无遗矣。虽复思经千载,将何易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