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报志愿非常重要,每个省的填报的情况不一祥,现在大家基本上都是出分报。每个人还是得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填报志愿。填报志愿要综合考虑这么几个因素
一、从宏观上讲,有三个因素:专业、城市、学校。
- 专业代表着你要进入的行业。目前我们国家缺乏许多高科技研发人才,理科的考生可以报考,比如芯片、航空发动机、高分子材料等国家紧缺专业等。文科生可以报考,比如金融、法律、师范类等,相对就业比较宽的专业。其实考研的时候还可以调整专业,但是本专业一直钻研,还是优势更大一些。
- 城市代表着这个行业发展的大环境,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应该是首选,新一线城市、强二线城市等都是比较好的选择。一线城市代表着更多信息流。
- 学校代表着你综合素质和高考分数的社会标签,用俗话讲,就是牌子硬。如果分数足够高当然要选最好,比如分数够的上北大,就可以毫不犹豫地选北大,因为大二可以转专业。但很多学校转不了专业。
建议选择的逻辑是专业、城市,最后确定学校。
二、从填报技术上讲,第一志愿非常重要、第二志愿也要重视,慎用服从调剂。
- 第一志愿:每个院校都会先录取第一志愿的考生,第一志愿录满以后才能录取第二志愿的,所以第一志愿非常重要。
- 第二志愿要重视。第一志愿如果因为某些原因没有录取,就只能依靠第二志愿了,第二志愿要作保底的打算,选择保底的学校即可。
- 服从调剂要慎重,服从调剂,可以增加录取率,但有可能被调剂到不喜欢的专业。
具体操作:报考的时候,建议参考几个数值:
1.全省的排名。现在大数据时代,可以利用百度的AI作一些预估,清楚自己的排名位置。
2.参考往年心仪学校的分数。录取分数大概在哪个分数段,同是大概排名多少位能够录取,作深入的对比。
3.学校的专业在省内往年的录取分数和录取名次。
对比这些数据基本上就可以了。
祝福孩子金榜题名,考入满意的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