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是先出生的我》
这部剧讲述了一个商业精英去一家经营不善的私立学校到校长的故事。
第一集的末尾,他在开会。以奖学金为引子,说学校应该教导学生一些社会构成和准则知识。
接着,他谈危机感。
然后他又谈到老师们应该具有商业意识,把知识当商品,把学生当客户,把家长当股东。
最后,他提了提裁员。
听上去,很有道理,然而这些最后似乎又成了他的一时冲动。
他招来一片反驳的声音。
有说老师做好自己的本职就好了,不应该操心商业。
有说做教育不是做生意。
更甚者,指责他的功利心,说他也不过是想升职加薪。
这称得上是一次大失败,要是给一般人,估计都不想在学校呆下去了。
现实生活中,我们作为员工,常会对那些空降到公司的新领导百般非议。
这次,我们却无比同情电影里的这个年轻人。
我特别想看下一集,想看接下来他是怎样改善局面的。
之所以如此,正因为创作者们一开始提出的是非常可信的问题。
这个问题,靠宣传,靠教导学生社会构成和准则,靠危机感,靠商业意识,解决不了。
它反映了一个尝试改革者面临的真实处境。
要想提出这样的问题,非得有扎实的调研和对生活的严肃观察不可。
我们常被告诉说,戏剧性和日常生活是两条歧路。
而很多日本影视作品,却能将戏剧性和日常很好地融合在一起。
它们不靠题材取胜,然而通过大前提的设置,使乏味日常也具备了让人欲罢不能的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