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襄公和唐吉坷德有一点可比性,但是,我认为:宋襄公比唐吉坷德差远了。
二、再说说宋襄公:
宋襄公是历史上颇有争议的一个人物,赞美者认为他仁义有信,具有贵族精神;批评者认为他虚伪残暴,是假道学的典型。
我们通过几个事例来看看宋襄公是真仁义还是假道学吧:
三、欺软怕硬:
宋襄公打败齐国后,自以为很了不起,想取代齐桓公的霸主地位,号令诸侯。
为了得到诸侯国的认可,他召集会盟。大诸侯国没有理睬的。只有腾、曹、邾、鄫等一些小国来参加会盟。
宋襄公很生气,但对大诸侯国无可奈何,就拿小诸侯国刹气。他以鄫国国君迟到为借口,杀掉了鄫国国君。这种欺软怕硬的行为算得上真仁义吗?
五、算不上春秋五霸:
费尽周折,宋襄公被释放回国。可是,已经颜面扫地。众诸侯也觉得宋襄公无能,更没人拿他当盘菜了。
所以说;宋襄公从未真正得到过诸侯霸主的地位。只是因为宋襄公的仁义道德符合司马迁的胃口,司马迁给了他很高的评价,宋襄公才被列为春秋五霸之一。但是,近年来,已逐渐被取替。
七、仁义之战:
两国隔泓水对峙。楚国将领不屑一顾,说:“宋襄公不懂兵法,我早渡河早战,晚渡河晚战”。大白天就开始渡河。
公孙固对宋襄公说:“楚军白天过河,明显藐视我们。趁他们在渡河中间,出兵进攻,一定会大获全胜。?
宋襄公指着大旗说:“难道你没看见‘仁义’二字吗?寡人是仁义之君,怎能做这样趁人之危的事?”
过了一会儿,公孙固又请求说:“楚军刚刚渡河,趁他们尚未排兵布阵,出兵进攻,敌军必定会自乱阵脚。”
宋襄公责骂道:“呸!你贪图蝇头小利,难道就不顾万世的仁义了吗?”
等楚军渡河完毕、阵势成型后,漫山遍野、人强马壮。
宋军见势,十分害怕。尚未开战气势就输了。不管宋襄公怎样击鼓号令,宋军都溃不成军。
这一战,宋襄公身上多处重伤,不久,伤势加重,不治而死。
我很想知道所谓贵族是怎样作战的。像宋襄公这样的“仁义”的作战将领,搁在今天,一味延误战机、葬送万千士兵宝贵生命,该不该上军师法庭?
终上所述,我觉得宋襄公虽贵为一国之君,却比不上唐吉坷德一个小手指头。 专心写有价值的历史,想了解更多麻辣历史,请果断点击关注。